
新快报讯 记者杨英杰 通讯员 莫衬玲报道 “中秋习俗”作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素有“游灯笼”的传统。为喜迎中秋佳节的到来,9月16日,桥头举行2021年“我做灯笼”征集评选活动,从征集到的202个灯笼作品中,最终评选出了55个获奖作品。 本次评选活动邀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千角灯”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树祺及其徒弟、东莞市非遗专家组成员张志峰等人作为评委。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202盏种类多样、形态各异的手工灯笼特别的精致好看,有用纸板、织布做成的龙舟形状的灯笼,有用皱纹纸、卡纸、铁丝制作的荷花灯笼,也有用纱纸、竹签做成花朵形状的灯笼,还有灯塔、兔子、月亮等形状的灯笼。不管是在选材上,还是在形状构思方面,都是彰显着制作者的灵巧手工技艺与独特的创作心思,个个都做得惟妙惟肖,创意十足,整体水平较往年都有所提高。 活动最终评选出2个最具特色奖,3个一等奖等55个获奖作品,从即日起至10月31日被摆放在莲城展览馆展出。 据了解,桥头镇“我做灯笼”征集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旨在通过向全镇人民征集手工制作的灯笼,继续传承与弘扬传统手工技艺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秋佳节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