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对倒地铃都不陌生,它既是野生植物,也是民间中草药,有多种叫法,有些地区叫它灯笼草、有些地区叫它心豆藤又或者白心籽,而我们湖南地区则习惯叫它“灯笼泡”,而它还有个好听的学名叫“风船葛”。
关于倒地铃:
倒地铃属于无患子科、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它属于热带以及亚热带植物,在我国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南、福建等地野外也很常见。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既不耐干旱也不耐严寒,野生环境下多生长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原野和低矮灌木丛中,人工栽培一般多作一年生绿篱或花墙植物,需要借助绿篱或网格才能打造整齐有序的观赏效果。
基本习性以及生长周期:
倒地铃茎纤细而韧性好,可攀缘生长,常依附于附近的杂草和灌木攀爬生长,叶片多为枫叶状裂叶,表面带有稀疏的柔毛,零散地分布于纤细的茎上。
自然花期7-9月,花朵为白色四瓣小花,带有嫩黄的花蕊,花谢以后会长出灯笼状的种荚,种荚内装有2-3颗豌豆大小的种子,9-10月份为种子成熟期,需要播种繁殖的也可采收一些种子晾干后保存好再用于4-5月份播种。
倒地铃是种有趣的植物:
⑴种荚外形很可爱:
倒地铃的种荚既像灯笼也像风铃,非常轻盈地挂在藤蔓上,而且种荚表皮很薄,颜色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最初为浅绿色,伴随着其不断成熟,会慢慢转为橙黄色甚至大红色,直至果实完全成熟后灯笼会慢慢裂开,继而干枯。
⑵果实暗藏小爱心:
倒地铃虽然种荚看起来“丰满”,但是种荚内一般只有2-3棵种子,种子豌豆大小,表皮虽然为黑色,但上面都有一颗白色小爱心,所以才被称之为“心豆藤”和“白心籽”。
倒地铃目前仍以野生为主,并未规模化的用于园林绿化:
虽然倒地铃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由于其不耐干旱和严寒,需要借助攀援物才能做造型,因此暂时还并没有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喜欢它的花友们如果家乡有这种野生植物,是可以移栽在院子或花盆里用于观赏的,当然也可以趁秋冬季节种子成熟期时采收一些种子尝试明年春季直接用于庭院或花坛地播。将其栽培于通风向阳的墙角或篱笆之下,一般的园土、腐殖土、沙壤土等都适合其生长,因为其为一年生植物,甚至都不需要刻意进行施肥,结合气候条件偶尔浇浇水不至于旱死就可以了。
倒地铃的花语是“自由的心”,虽然属于一年生观赏植物,生命短暂,但既可赏花也可观果,尤其用来装饰绿篱、栅栏等非常小清新,自带田园气息而且富有童趣,同时也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乐趣,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见到它时,总觉得有些莫名亲切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