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河北石家庄藁城区屯头村,工人在套灯笼套。
2021年12月28日,河北石家庄藁城区屯头村,工人将刚刚做好的灯笼运送至晾晒车间。
2021年12月28日,王凯青在统计工人的工作量。工人都来自于附近村庄。
2021年12月29日,在屯头村的一个直播间内,主播林丽丽正在直播卖灯笼。
2021年12月28日,王凯青的丈夫在搬货。他们常常要发货至深夜。
2021年12月29日,拉着灯笼的货车驶过灯笼雕塑。
藁城宫灯历史悠久,主要产地为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近些年,屯头村灯笼产业不断发展,据村工作人员介绍,该村共有灯笼厂1100多家,每年出售约一亿对灯笼,是名副其实的灯笼村。
灯笼村“过年”从10月开始
2022年元旦前夕,在屯头村口,王凯青和丈夫正在张罗着将成箱灯笼搬运上物流货车。说起过年氛围,王凯青开玩笑地说:“我们这边从10月开始就到处都是灯笼了,应该是最早有年味的村了吧。”
王凯青口中的年味,其实就是指每年的灯笼销售旺季。从国庆节前夕,灯笼村的家家户户就都开始忙活起来了,最早的一批发货是为了装点国庆节准备的,之后就是为了新年而准备的。
早晨6点多,天刚蒙蒙亮。王凯青夫妇就已经来到车间开始做准备工作。不到7点,十余位工人陆续抵达,开始穿骨架,套灯笼罩。粘金条,晾干,打包装箱岗位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样的生产流水线对于王凯青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灯笼。
“我的父母就是做灯笼的,所以从小就是在灯笼车间里长大的,也算是耳濡目染了。”王凯青回忆说,小时候印象里的灯笼都是竹子制作的,每一道流程都需要自己完成,所以制作特别慢,一天能做百来个已经是极限了。参与制作的人数也没有现在多。
随着灯笼产业的发展,技术也不断进步,村里做灯笼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关配套设施也在逐渐完善。如今的王凯青也从父辈的手中接过生意。客户从零做起,产量也逐渐攀升,2021年最多时每天能做近5000对灯笼。
请来专业主播带货卖灯笼
虽然生意逐年向好,但是疫情也让灯笼村人压力倍增。
2020年1月5日,到了丰收的季节,但是封村了。
“我当时压了1000多件货在仓库。”王凯青回忆说,“部分货物就损失了,和客户沟通后,部分货物在年后发给客户,帮忙消化。”做灯笼,在前期生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能否盈利只能到过年时才知道。而疫情的出现让风险增加。
疫情之前,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村的灯笼遍布全球,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屯头村的灯笼。但面对国际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出口订单有所减少,企业也就把精力集中到了国内订单上。
村里不少村民做起了电商,在厂房边建起直播间,聘请了专业主播线上卖货。林丽丽就是其中一位,她在2021年下半年才开始从事灯笼的直播带货。每天直播三场,覆盖了消费者购买的主要时间段。与传统的线下销售不同,12月份才开始迎来灯笼销售旺季。
这家灯笼厂的老板在直播间外,一边关注着打包,一边用手机关注着直播情况。问起销量变化,他笑了笑,“比之前好,现在直播厉害啊,比以前翻了一倍。”
2021年的最后一天,灯笼村依然忙碌。王凯青和丈夫站在村口,他们刚刚目送发往昆明的物流车离开,发往成都的物流车正在装货。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