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灯笼网 - 灯笼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公司资讯 | 行业知识 | 行业资讯 | 政策法律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策法律 > 昌吉有年味|元宵节,点亮你的那盏灯笼
K.biz | 商业搜索

昌吉有年味|元宵节,点亮你的那盏灯笼

信息来源:ddll.com.cn   时间: 2022-08-31  浏览次数:5

  文 | 小鱼儿

  滚动的灯火芬芳

  用光亮连接美好

  随风摇曳的橘红

  盏盏灿烂

  撑起一片祥和

  过年挂灯笼,元宵看花灯。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赏灯,祈许光明。观赏流光溢彩的花灯时,感受过年的滋味同时总能捕捉到一丝童年的味道、时间的味道。

  据史书记载,点灯之俗,应始于汉代。当时,每到正月十五,士庶之家,一律挂灯,城乡之间,灯火辉煌,昼夜皆明。盛唐之时,天下大治,点灯更是盛况空前。正如张祜《正月十五夜灯》诗所述:“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唐代后,元宵放灯时盛时衰,放灯时间有长有短,但却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

  打记事起,春节里挂灯就成为我家的一直延续的习俗。小时候,我们扶着板凳,看着母亲挂红灯笼,红彤彤的灯光充满了我们的世界。长大了,母亲扶着板凳看着我们挂红灯笼,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红彤彤的灯光。今年依旧要挂红灯笼,不再年轻的我们,想起从前的母亲、板凳、红灯笼,红彤彤的灯光之于我们的世界。

  童年的元宵节记忆虽说是贫穷无奈,但那份甜蜜回忆久久难忘。那时家里是买不起灯笼的,过年都是妈妈和我们姐妹张罗着用彩色的皱纹纸、画报纸、油光纸自己糊个灯笼。妈妈总会想尽办法找到做灯笼的各种材料。竹条、铁丝,细木条做骨架,每年都会设计不同的灯笼造型。今年是长方形、明年就会变成五角星形,后年就会成六角形。那时我常常会和邻居的孩子炫耀母亲的巧手,几根竹条在母亲的手里组合、捆扎就成了一盏灯笼的骨架,然后在骨架结合处用浆糊涂抹包一层到二层皱纹纸,一定要糊严实不然一刮风纸就破了。

  接下来就可以展示我们姐妹的对美术手工的“才艺”了。姐姐在灯笼的一面用油光纸剪个生肖画,妹妹则在灯笼的另一面贴个年画大娃娃,我就会在其他一面用毛笔写下一个大大的“福”字……然后我们在妈妈指导下做吊穗,灯笼下面的大吊穗。几个角上的小吊穗。再把接缝处用贴上用皱纹纸或油光纸剪好的祥云,花边……灯笼做成,扶着板凳把灯笼挂在小院里。灯笼一经高高地挂起来,红光燃亮夜色,片刻间便满堂温情、熠熠生辉、喜气洋洋,我们姐妹们便在灯笼下拉手转圈看了又看,满心欢喜。元宵夜,小院,红灯笼,蹦蹦跳跳的孩子,耳畔的炮竹声。雪花飘落在红艳艳的灯笼上,漆黑的夜里,灯笼红里透着喜气。看到孩子们肆意的笑脸和直冲脑门儿的喜庆劲儿,母亲把平日里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也沁浸在福祉憧憬的美好里。

  元宵之夜,当圆圆素月度云而来时,最高兴的是去赏灯。处处是人头攒动,穿行于灯笼之间的男女老少观赏着,谈论着,喜气洋洋。一盏盏灯笼造型各异,全部是手工制作的灯笼,争奇斗艳……还有不少小孩子,手提点着蜡烛的小灯笼满大街嬉闹,绚丽的礼花,噼噼啪啪的鞭炮,直至深夜仍在上空旋绕……

  因新城市改造,我家的小院被拆除了。如今能被用来张灯的场所,已压缩到了小小的阳台上。小区的路边,家家的阳台上灯光烁烁,灯彩熠熠。红灯笼款款转着,玻璃窗上的串串彩灯,变幻着颜色,……如今的年,是多彩的。网络云端拜年,抖音粉丝互送灯笼,QQ祈福红包,母亲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过着不一样的元宵节,可不变的是默默地祝福!

  元宵节的夜里,在欢声笑语里,在浓浓的年味里,点亮你的那盏灯笼,家里多一盏灯笼,就多了一双温暖的眼睛,多了一位祈福人人平安的天使!让这盏灯送上你美好的心愿,映红你幸福的笑脸,摇醉你红火的生活。

  来源:呼图壁网事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灯笼网证实,仅供您参考